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中国明朝初年建文帝在位时发生的一场因削藩政策引发的争夺皇位的内戰。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
wikipedia - 28 Apr 2022靖難之役,又稱靖難之變,是中国明朝初年建文帝在位时发生的一场因削藩政策引发的争夺皇位的内戰。建文元年七月初五(1399年8月6日[註 1]),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與明太祖第十七子朱權(實則由燕王作最高領導,而寧王是被迫加入)為首的藩王共同反叛侄儿建文帝朱允炆,战争持續近三年。建文帝缺乏謀略,任用主帥不當,致使主力不斷被殲。燕以燕京(今北京)為基地,適時出擊,靈活運用策略,經幾次大戰消滅朝廷军队主力,最後乘勝進軍,於建文四年六月十三(1402年7月13日[註 2])攻下帝都應天府(今江蘇南京)[1]。建文帝失蹤后下落不明,朱棣登基为永乐皇帝。